内师研发【2017】31号
各培养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工作,鼓励各培养单位积极开发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决定开展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案例立项申报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立项目的
提高我校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工作水平,积极培育优秀教学案例并推荐至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参加评审收录(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入库标准见附件)。
二、申报要求
(一)案例的主题及内容须紧密结合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课程教学的需要。
(二)案例基本结构与体例格式等,必须符合规定要求(见附件1、2)。对于经形式审查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案例或框架性案例,将不能进入后续评审阶段。
(三)提交的案例应具有鲜明的本土性、时代性与原创性。案例关注中国的教育发展与改革实践;紧跟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彰显时代精神;是基于实际调研采编而成,没有著作权争议的原创案例。
(四)案例由各培养单位统一提交并负责初审,原则上不接受个人直接提交的案例。
(五)各培养单位须于2017年11月17日前将教学案例纸质版(一式五份)报至研究生院公共教学部(行政楼424室),并将电子版发至fanlei@imnu.edu.cn,逾期不再受理。
三、申报办法
(一)研究生导师(任课教师)将撰写好的教学案例或已初步形成的框架性教学案例提交至所在培养单位。
(二)申请人所在培养单位组织初评,写出初评推荐意见(见附件3)后连同有关材料报至研究生院公共教学部(行政楼424室)。
(三)研究生院对各培养单位报送的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审查合格后,由研究生院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
(四)经专家组评审通过,报校领导批准后公布评审结果,并由研究生院与项目负责人签订《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案例立项通知书》。
四、经费资助
每个立项教学案例在一个建设周期(一般为1年)内资助1万元,待结项后或确定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后予以划拨资助经费。
联系人:范磊,电话:4393177。
附件:1.教学案例基本结构与体例格式要求.doc
2.教学案例模板.doc
3.教学案例评审推荐表.doc
4.各培养单位教学案例提交汇总表.doc
5.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入库标准.doc
特此通知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二〇一七年十月十一日
附件1.
教学案例基本结构与体例格式要求
一、案例结构及基本要求
案例由案例标题(中英文)、首页注释、摘要关键词(中英文)、背景信息、案例正文、案例思考题、案例使用说明、附件等部分构成。
(一)案例标题。宜用描述性语言,避免价值主导话语与论文化表述,要准确,注意匿名处理等;标题需要翻译成英文。
(二)首页注释。进行作者简介与编制说明。“作者简介”标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研究领域;“编制说明”交代案例性质及技术性处理问题。
(三)摘要关键词。摘要应精炼,能概括出案例的主要内容,不做评价性分析或倡导性建议,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摘要与关键词需要翻译成英文。
(四)背景信息。主要用于说明案例主题的政策、实践、理论和研究的背景以及案例对象的相关情况。1500字左右。
(五)案例正文。篇幅在8000-15000字之间。要注意原创性、叙事性、真实性与可读性等要求。
(六)案例思考题。要紧密结合案例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能引起讨论、启发思考。一般以4-6道为宜。
(七)案例使用说明。具体包括一下内容:
1.适用范围:含适用对象与适用课程。
2.教学目的:
3.关键要点:含相关理论、关键知识点、关键能力点、案例分析思路。
4.教学建议:含时间安排、环节安排、人数要求、教学方法、活动建议等。
5.推荐阅读:推荐给教师和学员拓展阅读的文献。
(八)附件。对理解与讨论案例有帮助,但又不适合放在正文部分的资料可以附件形式附后。此项需根据需要提供,不要求每一个案例都提供附件。
二、案例编写体例与格式要求
(一)案例编写体例
1.序号层次:第一层用“一、”,第二层用“(一)”,第三层用“1.”,第四层用“(1)”,第五层用“①”。
2.案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图表、数据、照片、插图、历史资料等材料,如需说明,一律采用表(图)下注释的方式予以说明。
3.案例中的脚注、文中注释和推荐阅读文献的标注方式,参照GB/T7714—2005。
(1)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电子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
示例:
[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自然保护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35-37.
[2]霍斯尼.谷物科学与工艺学原理[M].李庆龙,译.2版.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15-20.
[3]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赵耀东.新时代的工业工程师[M/OL].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8[1998-09-26].http://www.ie.nthu.edu.tw/info/ieie.new.htm.
[5]全国信息与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出版物格式分委员会.GB/T12450—2001图书书名页[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6]Peeblespz,Jr.Probability,RandomVariable,andRandomSignal Principles[M].4thed.NewYork:McGrawHill,2001:100-110.
(2)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
[1]白书农.植物开花研究[M]∥李承森.植物科学进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46-163.
[2]韩吉人.论职工教育的特点[G]//中国职工教育研究会.职工教育研究论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90-99.
[3]赵颖力,曹敏,王琳,等.《化工学报》编辑部的人才建设[C]//第3屆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2003:86-88.
(3)期刊、报纸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
[1]张旭,张通和,易钟珍,等.采用磁过滤MEVVA源制类金刚石膜的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4):478-481.
[2]周桂莲,许育彬,杨智全,等.认清市场形势化解“学报情结”:我国农业学报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编辑学报,2005,17(3):209-211.
[3]傅刚,赵承,李佳路.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OL].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2002-03-06].http:∥www.bjyouth.com.cn/Bqb/20000412/
(4)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中国,01128777.2[P/OL].2002-03-06[2002-05-28].http://211.152.9.47/sipoasp/zljs/
(5)电子文献
凡属电子图书和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等中的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分别按(1)-(4)中的有关规则处理。除此而外的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
[1]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www.creader.com/news/200112190019.htm.
[2]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History of OCLC[EB/OL]. [2000-01-08]. http:∥www.oclc.org/about/history/default.htm.
(二)案例格式要求
1.案例标题:中文——黑体、小二、居中;英文——Times New Roman、三号、加粗、居中。
2.首页注释:楷体、小五、单倍行距(所有文中注释也为楷体、小五、单倍行距。文中页下脚注为宋体、小五、单倍行距)
3.中文摘要、关键词:文字内容用楷体、五号,行间距固定值18;“摘要”与“关键词”本身用楷体、四号、加粗。
4.英文摘要、关键词:文字内容用Times New Roman、小四、行间距固定值18;“Abstract”和“Key words”本身用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
5.背景信息:文字内容用宋体、五号,行间距固定值18;“背景信息”本身用黑体、四号。
6.案例正文:一级标题用黑体、四号;二级标题用黑体、小四;三级标题用黑体、五号。正文文字内容行间距固定值18。“案例正文”本身用黑体、四号。
7.案例思考题:文字内容用宋体、五号,行间距固定值18;“案例思考题”本身用黑体、四号。
8.案例使用说明:文字内容用宋体、五号,行间距固定值18;“案例使用说明”本身用黑体、四号;“适用范围”、“教学目的”、“要点提示”、“教学建议”、“推荐阅读”本身用黑体、小四。“相关理论”、“关键知识点”、“关键能力点”、“案例分析思路”本身用黑体、五号。
其他未说明的格式要求,请按照案例模板(附件2)设置。
附件2.教学案例模板
L实验小学“幸福教育”之路探索*
摘 要:幸福作为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完全可以通过外部表情传递给他人。教师可以把这种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让校园处处洋溢着幸福。L实验小学从对“幸福”的理解出发,探寻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并在坚持本校特色的基础上构建出“幸福教育”的独特模式。这里主要从“幸福之路在何方”、“幸福之路如何铺筑”、“幸福路上经历如何”三个方面,对该学校如何探索“幸福教育”的新模式进行描绘与展示。
关键词:幸福教育;学校变革;组织学习;专家引领;学校文化
The Exploration of "Happiness Education" in L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Abstract:As an inner experience, happiness can be transferred to others by external expression. Meanwhile, this kind of happiness and joy can be transferred to the students by teacher, for filling the campus with happiness. Starting from happiness, L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explores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and it constructs a new mode of “happiness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chool’s own characteristic. In brief, the exploration of "Happiness Education" in L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can be analyzed mainly from three aspects, "Where is the happiness road", "How to build the happiness road", "What can be acquired on the road to happiness".
Key words:happiness education, school reformati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experts’ leading, school culture
背景信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关于“幸福”这一话题的研究呈现多元化趋势,教育家、科学家、经济学家甚至政治家纷纷发出各自的声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丹政府就公开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的概念;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莱恩(Robert E. Lane)在《市场民主制度下幸福的流失》一文中提出:“幸福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在耶鲁大学演说时,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
我国教育界对此迅速作出回应!2005年11月,朱小蔓教授在《情感德育论》中提出:“‘幸福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精神的发育和发展”。2008年8月,“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书中,主张要“让所有的师生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2011年3月全国两会上“让人民更幸福”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主题词”之后不久,5月4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孟万金联合国内外学者发起成立了“幸福学校联盟”。
幸福是人生的美好追求,是生命的永恒主题,也是人类生活的最终目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理想的教育即培养真正的人,让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每一个人都能幸福的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和终极价值。”学校要有自己的精神灵魂和核心价值观,才能不断引领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才能保持学校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创建幸福学校是学校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我国,中小学“升学本位主义”主导下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教育航船”不断偏离“幸福教育”的航道。教学内容日趋系统化,只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学过程重教师主导,轻学生探索;教学模式程序化、单一化,忽略学生的情感特征。教育已不再具有浓厚温馨的人情味,取成为死气沉沉的灌输说教。在此背景下,中小学教育呼唤着“幸福”的回归。
L实验小学创建于2007年8月,政府首期投入近两亿元,这是一所按照民办学校方式运作的现代化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61333平方米,建筑面积61458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岭南文化氛围浓郁。早在“幸福教育”兴起之初,L实验小学就已开始独立探索学校发展的“幸福教育”之路。他们为何选择了“幸福教育”? 在探索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哪些问题?经过一番辛勤耕耘,他们又有什么收获呢?
案例正文
一、敢问路在何方?
(一)“铁娘子”拓荒探路
彭校长,她是一位不满足已有成绩的拓荒者,她是一位为人质朴的教育者,她是一位认准目标就无怨无悔的践行者。她18岁开始从教,26岁担任行政工作参与学校管理,积淀了足够的能量,蓄势待发。在不惑之年,彭校长攻读硕士学位,执掌L实验小学,在当地教育界被称为“铁娘子”和“拼命三郎”。
2007年,注定是彭校长一生中不平凡的一年。此时,担任D镇某小学校长的彭校长作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无法理解的选择:竞聘L实验小学校长。那时,L实验小学的校址还是一块空地,发展L实验小学的艰辛显而易见,放弃稳定的事业平台去啃业内公认的“硬骨头”,这在外人看来,简直有点“傻”。但在彭校长看来,选择执掌L实验小学是圆自己心中的一个梦想:办一所理想的学校,让更多的家长、孩子幸福。在彭校长的博客里,她明确地指出了这一教育理想对其竞聘L实验小学校长的影响:
“夜深了,我合上《窗边的小豆豆》,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书中的小林宗作校长令我钦佩,巴学园里的教育方式不正是许多家长和孩子渴望的吗?作为校长,我能创办一所中国式的现代巴学园吗?我能成为孩子终身幸福的奠基者吗?正是这个教育梦想,让我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放弃了原本舒适的工作环境,勇敢地应聘L实验小学校长一职。”
在L实验小学创办之前,当时的镇中心小学已有三千多名学生,地方小且位于政府大楼旁边,所以,当时政府的第一个愿望,就是为中心小学减压。初掌L实验小学,彭校长发现实验类学校运作与此前任职的公办学校有较大差异,无论是招生还是学校品牌的塑造,都是新课题。尤其是在办学之初,为了吸引生源,收取的学费很低,导致学校前两年财务极其紧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彭校长几乎“踏坏”了政府大楼的门槛。
彭校长查看了全国很多特色学校的相关资料,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在与老师们讨论后,决定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在办幸福的学校,推行幸福教育。2007年的9月10日,是L实验小学创办后的第一个教师节,学生虽然才入学一个星期,可老师们已上了一个多月的班。在学校的会议室里,正在举行以“幸福启航”为主题的庆祝教师节座谈会。彭校长与所有教师共同讨论着这一个多月来关注的话题:什么是幸福教育?幸福教育包括哪些内容?L实验小学如何办好幸福教育?
为了向社会交一份满意答卷,从参与筹建L实验小学那天起,彭校长就很少享受过节假日,无数个周末在加班加点中度过,放弃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时光。她曾因四肢关节红肿疼痛不得不住院治疗,竟将病房当作临时办公室,与同事们研究工作,甚至多次偷偷回学校参加重要会议。
凭着坚韧的拼搏,短短两年时间,彭校长和她带领的团队就把L实验小学这所本地最年轻的实验类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在送走第一批毕业生后,彭校长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静下心来思考:在这两年的办学中,“幸福教育”的实施仍存在问题,该如何解决?
(二)“智囊团”指点迷津
在二十多年的教育探索实践中,彭校长察觉到“幸福教育”一定会是中国未来教育的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终将回归本质即幸福,功利化的现状将逐步改变。同时,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精神文化的需求跟经济同步。那么,教育的趋势必将是培养能够终身幸福的人。
然而,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终究存在矛盾。在现实的评价体系里面,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的认可度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这些现实的评价标准无疑在向彭校长的“幸福教育”发出挑衅。同时,“幸福教育”概念相当广泛,这也招来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加之,学校领导提出的“幸福教育”理念,很多老师不完全理解。因此,L实验小学“幸福教育”发展阻力重重。在内外环境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彭校长察觉到应该要向高校专家寻求支援。
在L实验小学开展“幸福教育”的前期,学校领导对“幸福教育”理念的认识处于模糊阶段,还未能形成理论体系。针对这一问题,H大学的专家组为该校梳理出一套完整的“幸福教育”理论系统。在彭校长的谈话中,人们不难发现,“幸福教育”理论系统不仅层次分明,而且内涵丰富:
“我们学校在专家的指导下,确立了‘一个动力’和‘三大人生’办学理念。‘一个动力’即内心成就感是孩子的幸福动力,建立学生《幸福成长档案》,促进学生幸福成长。‘三大人生’即‘品德人生、书香人生、才艺人生’成就孩子幸福人生。2009年,L实验小学又在‘一个动力’和‘三大人生’的基础上推出‘五彩童年’计划。”
在推行“幸福教育”过程中,社会上很多人对其产生质疑。针对这个问题,对于“‘幸福教育’汇报会”“教育综合改革的小学高端论坛”和“竞争性资金汇报会”等活动,H大学专家组亲自策划、指导并参与其中。这些举措对社会各界接受“幸福教育”的理念发挥了重要作用,使L实验小学得以对其前几年的“幸福教育”实践进行梳理,同时也让L实验小学在整个区内初步彰显出品牌效应。
2010年L实验小学与H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办学签约启动。为便于运作及其后续管理,并充分利用各种财政和社会资源,最终对合作办学的学校采用了“一校两名”的双冠名方式,即“L实验小学”加挂上“H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实验学校”的铭牌。这标志着H大学的智囊团正式加盟L实验小学的“幸福教育”建设。
L实验小学与H大学的携手合作,使学校在专家智慧的引领下进行了教学资源的优化,并通过双方的合力,让L实验小学的“幸福教育”走向了平稳发展道路。在专家指导下如何更好的铺筑幸福之路,成为L实验小学教育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幸福之路如何铺筑?
经过前两年的实践探索,以及H大学专家组对学校建设的理论指导,L实验小学初步实现了“幸福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校更好的铺筑幸福之路奠定了基础。经过初步总结,L实验小学主要从五个方面对“幸福教育”之路进行铺筑。
第一,幸福的环境——学生的幸福之“园”。
幸福的校园环境为孩子的学习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是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在L实验小学经常可以看见家长陪同孩子一起漫步校园、亲子脸上都露出笑容的场景:
阳光明媚的周日,下午还不到四点,董园园收拾好书包,穿戴好校服焦急地等待着爸爸妈妈一起出发去学校。和往常一样,他们一家总会提前一点到校,在校园里走走坐坐。园园兴奋地领着爸爸妈妈到“乡土园”去,他们班种下的豆角已经开花了,她特别想让爸爸妈妈看看那些美丽的花儿,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
安全是幸福环境的前提。学校安全工作一直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安全重于泰山”,L实验小学在发展过程中不忘这一信条。第一,治保安全方面。学校定期检查校园及周边环境存在的安全隐患,定期检查红外线防盗系统及校园监控系统。第二,食品安全方面。学校设立监督组、采购组、仓库管理组等机构。监督组里,彭校长亲自担任负责人,确保学生饮食安全健康。
完备是幸福环境的保障。第一,完备的学习设施。学校拥有自己的资源库,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博客,师生自由发言,为师生课余时间交流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第二,完备的生活设施。宿舍24小时为学生提供热水,每间宿舍都安装了空调。同时每个班级都配备生活老师,全方位照顾孩子们的衣食住行。第三,完备的运动设施。L实验小学的西北角矗立一座两层楼高的体育馆,里面设有乒乓球台、跆拳道场、游泳馆等。
文化气息使幸福环境升华。学校坚持育人性、整体性、特色性三大原则,使用“文化与已有建筑、已有环境相融合”的构思策略,突出“中国元素、岭南元素、佛山元素”的整体风格。逐渐建立起“德馨园”、“书香园”、“科技园”、“乡土园”、“孝德园”五大幸福主题园区,凸显出幸福环境的文化特色。
第二,幸福的团队——教师的幸福之“缘”。
教师团队建设是实施“幸福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教师是学校工作的具体落实者,只有让他们能够幸福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更好地服务学生与学校。学校日益成为教师们心中所向往之“家园”:
傍晚,太阳慢慢消失在天边,在学校的操场上,朱老师一家温馨地在散步,女儿甜蜜地挽着爸爸妈妈,时而仰头聆听,时而谈笑风生。学校就是朱老师的家,她们一家人都安顿在这里。那一边,也传来吴老师一家人的欢快笑声……
公平的民主管理能更好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L实验小学,每年的教师评优都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在评优工作开展前,评优小组会将学校教师获得各种奖项的人员名单梳理出来,力求不重复、争取更多老师得到奖励。
人性化的代课制,让L实验小学的教师倍感幸福。例如,请半天假,教师可口头向级长汇报,请一天以上三天以内的假期,教师需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在平时遇到的大型活动需要代课的情况下,经领导核实、级长安排代课,代课教师可以领取每节课10元的补课费。在特殊情况下需要级长安排代课,老师们都非常主动的代课。学校浓浓的互助互帮氛围,让L实验小学的教师感到十分温馨。
为教师提供多种成功成才的机会,让L实验小学的教师倍感成长的幸福。L实验小学通过成立名师工作室、开展师徒结对等活动为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除了为教师们提供成长的机会外,学校还特别注重教师队伍、教师办公室的文化建设。围绕“温馨”这一主题,各个办公室开展独具特色的装饰活动。有的摆放水养植物盆栽;有的陈放亲手做的工艺品;还有的陈列书法作品等等。这一系列的展示都为办公室增添了和谐融洽的气氛。
第三,幸福的课堂——学生的发展之“源”。
有一个这样的片段出现在L实验小学的语文课堂上:
“我发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这句话从形态上描绘了潮水很壮观”。
“我有补充,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这句话从声音上写出了潮水的澎湃”。
“老师,我还有不同的发现……”
这是一节语文课。孩子们正徜徉在美妙的语言文字中,讨论声、质疑声、掌声不绝于耳……
过去三年来,学校致力于探索“快乐实效课堂”模式,走出传统教学误区,回归学科原点,实现“快乐”与“实效”的统一。任何事情的发展在初期都会面临各种阻力,幸福课堂的实施也不例外。虽然幸福课堂如今已被老师们欣然接受,但在初期刚提出的时候也遭到过老师们的质疑甚至反对。不少老师担忧:“让学生主导课堂会不会打乱课堂秩序?上课应该传授的教学任务是否能够完成?这样的课堂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业成绩?”带着种种质疑,L实验小学开始探索幸福课堂的实施。对此,从甘肃调来的特级教师张老师感触很多:
我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系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刚来L实验小学时,学生都觉得我在课堂上很强势,学生上课没有自主权,需要完全服从我的教学调度及安排。在H大学的专家指导下,我慢慢尝试改变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放权,让学生主导课堂。如今,我的课堂气氛十分生动活泼,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的轻松。
H大学专家组对此有段恳切的评价:“张老师来到L实验小学,能够根据幸福课堂的要求做出调整。一方面,这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合理性;另一方面,说明张老师的适应性很强。这就出现了两个张老师,一个是‘甘肃张老师’,一个是来到L实验小学的张老师。到现在她可以驾驭了两种不同的课堂。这是一种对教育的‘让步’,也是一种提升。”究竟是什么样的课堂模式,能让张老师做出“让步”呢?不妨看看图1:
第四,幸福的校园活动——学生的成长之“圆”。
L实验小学的校徽以学校的简称拼音的第一个字母“L”、“S”组成,“L”变化成五种颜色、五次排列成圆形,“S”置于圆形中央,整体形成一个“五彩风车”状。校园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圆满补充,是学生成长的另一种途径。
“我是一只幸福鸟”活动。L实验小学致力于开发《我是一只幸福鸟》校本教材、建立《我是一只幸福鸟》教育资源库,突出教材的校本特色,提升课程模式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同时,L实验小学还依据《我是一只幸福鸟》的校本教材,为“幸福班会课”注入新的活力,并借助身边的幸福人、幸福事,为幸福创设一个崭新的舞台,帮助学生在师生、同学、学校活动中获得“幸福锦囊”。